就是说不要以为你没觉得道就不在, 不要用自我的想法来下定论, 处处有禅机、处处有道理, 就看你留不留心、参不参的透罢了。
君子之道费而隐
《礼记·中庸》有云:
“君子之道费而隐。”
什么意思呢?
“君子”、“道”我们不算太陌生,
本文先不再多说,
咱来看看“费”和“隐”二字怎么理解?
先来看看“费”。
费,散财用也。从贝,弗声。
――东汉·许慎《说文》这样解释。
“消费、费用、浪费、费劲……”
这些词汇都在表达一个意思,
大抵来说就是到处弥散,
该花的、不该花的都花了,
到处都是、随处充斥。
这里所讲的“费”字,
就是任何时间、空间中,
都随处弥漫着它的作用。
换言之,
就是说道它是无所不在的。
再来看看“隐”。
隐,蔽也。
——东汉·许慎《说文》这样解释。
“隐藏、隐形、隐蔽、隐匿……”
这些词汇都在表达一个意思,
大抵来说就是它存在,
只是你看不见、摸不着、感觉不到。
这里所讲的“隐”字,
就是任何时间、空间中,
它都存在,
而你却看不见、摸不着、感觉不到。
换言之,
就是说不要以为你没觉得道就不在,
不要用自我的想法来下定论,
处处有禅机、处处有道理,
就看你留不留心、参不参的透罢了。
南师在《话说中庸》一书的
“形而下的人性与形而上的天性”一节中,
专门论述了“君子之道费而隐”这句话的意涵,
里面南师也举了两个有趣的例子来说明之,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一读,
在此我们就不再赘述,
而是从咱们练功的角度出发,
相关的举例、引申,
便于大家从多种角度去领会这句话。
取象比类、破象入道
首先咱得知道这个“象”,
可不是指大象这个动物,
而是说的显象、显象。
然后来看看五点两线法。
先来个说明图,
让还不知道五点两线法的同学们知道它是啥:
再来个人体说明图,
但因为五点两线是活人身上的循环做功,
咱现在还没那么高级的技术和能力将其作为3D动画,
所以大家就凑合看个意思领会一下:
五点两线是身体原厂自带的结构力和趋势力,
我只是看到它、把它提炼总结出来而已。
如果大家打破学科,
不用医学、解剖的角度,
不去纠结什么地方叫什么,
而用艺术的提炼、升华视角,
去看活生生的人体,
就会发现:
隐藏在错综复杂的身体构造表象下,
支撑其直立成人,
且以人的形态来行动的内在做功规律,
就是五点两线。
就好比:
四季更迭、日月轮转、万物的生长消亡背后,
都很明显的告诉我们道是什么一样,
想要看到其背后隐藏的运作规律和法则,
就不能执着在表面现象,
局限于学科知识,
你得去领悟才行。
道不是拘泥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
道体现在任何一个具体事物的背后。
天地宇宙间的事物何其多,
但其遵循的本质却是一样的,
只是不同法门对于道的表达方式不同罢了。
易,
是道运动规律的高度凝练和表达,
所以由“易”,
可以推衍其变,
洞见其道。
我们总讲全息通识认识论,
就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去理解事物运作之道,
不去执着于局部、细节、动作、套路、
分门别类、门派见地……
有了对规律、道法的理解和领悟,
自然就可以指导所有细节顺其自然、各司其职。
往浅显易懂了来说,
就好比画画之前,
你得先胸有成竹,
然后再一气呵成、落笔如有神。
相反,
倘若画艺不精,
则下笔之前心里没数,
下笔之后又涂涂改改,
形都还搞不好,
就更别提神了。
细节很重要,
细节构成了整体,
可构建细节之前倘若心里没有整体,
那就会在细节里打转转,
不识庐山真面目了。
道理是相通的,
其实就看你能不能融会贯通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
倘若人人都能融会贯通、洞彻乾坤,
岂不满世界都成了圣贤之士、得道之人,
那还了得。
老天自有其道理和奥妙,
不去下功夫修、不去参悟就得道升仙了,
岂不笑话。
拉回来,
如果咱们可以想通这其中的道理关窍,
明白五点两线对于身心的约束中和之道,
自然就能更深的体会身心整合、
健康运作的整体规律,
并时时循之,时时校正;
更可以看透各门各派、各种学科之间的深层共通性,
甚至是存在之现象其背后的共通性。
功夫在平时,
功夫在处处,
功夫在内里,
功夫也在所有细节、所有信息、
所有时刻、所有表象里。
当然,
这个功夫,
绝对不是狭隘意义上的武术,
也不是某一个门派,
也不是能劈砖、能上房、能下腰、能劈叉,
更不是能打能杀。
我们强调的这个功夫,
是身心整体的学养功夫,
是它的护卫之法合乎于万有法则与规律,
是它的体现符合中正、中和、均衡之美,
是它的整体顺应万法规律,
是它的层面在止于至善。
所以,
这个功夫,
其实是修为、修行功夫。
所以,
这个功夫,
当然无法速成,
需要终生教育、教养、教化之,
方可不断向其接近。
就如同没有一个动作套路可以完全的说:
只有练这套动作才是道,
不做就不是道一样。
功夫不在套路动作上,
功夫也不是一拳能打死一头牛。
功夫的更深意义,
指的是我们内在的通达见地,
外象出来的修为程度。
让大家练五点两线,
意在通达规矩、中和身心。
所以我们一直强调,
通身之术,
不止通身,
不可着象,
但以身入手、则有迹可循,
继而得意忘形、神形兼备,
趋善近道。
我总让大家练功练功,
练的什么功呢?
浅显说是身心的整体做功,
深点说是见性修道的法门功夫。
从这个角度再回过头来,
去看“君子之道费而隐”,
是否也颇有体会呢?
和所有身心修养功夫一样,
这五点两线通身术,
亦只是一门让我们身心整合、强身健体,
通识开智、向道修行的法门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