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登录

认识赵扬 > “五点两线方法论”科普文

“五点两线方法论”科普文

任何一位NEW LIFE教师的课堂上,都能听到一些高频词汇:踩住脚外侧、钉住大脚球、旋腿往上吸、骨盆合抱、胸腔合抱……



何一位NEW LIFE教师的课堂上,都能听到一些高频词汇:踩住脚外侧、钉住大脚球、旋腿往上吸、骨盆合抱、胸腔合抱……

 

我们开始习惯把曾经的“你的”、“我的”、“慢慢的”替换成了现在这些高频词汇,但如果不能讲出这些点之间的逻辑与联系,是否也陷入了曾经的状态:

 

因为对于五点两线没有太多理解和掌握,只是机械的说这些看起来没问题的词汇,当老师不再去逻辑的、整合的表达、引导,“五点”也不过是碎片的信息,练习也会失去思辨性,“一不小心”就成了一节练操课。

 

因此,理解、吃透五点两线,是NEW LIFE授课教师最基本的功课哦。我们一起来看看赵扬老师是如何解读五点两线的吧。





正文

(内容整理自2017.11.4 郑州面授)



一、【导读:五点两线之“五点”:构建稳定的结构】

 

赵扬老师:

我们都知道五点两线中,五点是结构力,两线是趋势力,依靠这两种类型的力来帮助我们调控身体。

 

结构力顾名思义:你的身体站在这样一个地面上,肯定是需要有稳定的结构把控。没有结构的话可能我的脊椎、关节就支离破碎了,可能肌肉会无序从而导致拉伤、撕裂,磨损韧带、软骨,甚至扭到关节。

 

所以构建身体稳定的结构非常重要。

 

在很多人的训练或者思路当中,他会觉得稳定的结构是让身体摆正,他会把稳定的结构理解为正位。

 

当大家想到正位的时候会想到很多方法、要点。你要练习一个动作可能它有一堆要点,你要练习下一个动作它又有一堆要点,好像每个动作的要点都不太一样。

 

但是在我们的训练方法当中的一大特色,就是做所有的动作都只有五点两线。

 

也就是说在任何一个动作和身体行为当中,我们只是调整五个关键的身体点,调整它之后就可以保证身体的结构在不错乱、在有序、在大家追求正位的位置上再运行两个流动的趋势力线。这样就可以把你想要拉扯的肌肉,包括想要重塑的正确的肌肉流向建立起来。

 



二、【导读:第一点:足外侧垂直下踩——>初步形成足弓】

 

赵扬:

大家能够复述出来是哪五个点吗?第一个点应该去调控身体的哪里呀?

 

学员:

足外侧。

 

赵扬:

那我们为什么要调控足外侧呢?

 

学员:

建立足弓。

 

赵扬:

对。

 

咱们站的时候比较多,但有一些人很软,女孩子更软,她站的时候可能足弓不自觉就是塌的。

 

而且当让她足外侧下踩的时候,她说我踩着呢,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再踩了。那这里就有一大参考标准,就是当你低头看自己的脚,足弓的中点应该是可以垂直指向天花板的。而足弓塌陷的人的脚是向内侧偏斜的,足弓中点根本没有正朝上面,而是向内扣的。

 

因此我们想让足弓的外侧垂直的往下,让它首先和地面成垂直角度。这时候足弓内侧自然而然因为杠杆原理,内侧会被撬起来,足弓是不是初步又开始形成了?

 

三、【导读:第二点:大脚球骨垂直下踩——>保障足弓基本形态】

 

可我如果一味的踩脚外侧,大脚球骨不踩,我就容易崴脚了。所以就出现了第二个结构力点,大脚球骨垂直下踩。

 

如果我在踩好脚外侧,再压住大脚球骨到大脚趾尖区域,就相当于我把足弓这前后的桥墩以及足弓外侧的支柱都扎在地面,足弓的垂直状态就可以得到保障。

 

大家都知道咱们足底有很多重要的穴位。不知道南方人爱不爱做足疗保健呐?应该喜欢吧,很注意保养。

 

足底一个大穴在脚心的最高点,而足弓的垂直状态使得涌泉穴所在的脚心区域保持了这个门户的通透度、松软度,这个区域的肌腱、韧带就很难再被压迫。

 

因此从身体的穴位和经络来说,足弓的建立是很有必要的。

 

四、【导读:涌泉向上涌的前提:管道通透——>腿、躯干保持通透】

 

整个身体作为这样垂直屹立在地面上的一个圆柱状的物质形态,脚心像喷泉的一个眼,如果足弓向上升起来了,涌泉的门户打开了,泉眼就是通的,那泉肯定要往上涌吧?但如果涌上去的管道不通透、堵了,水是不是也上不来?

 

因此最终我想让水能够冒上去,一直到头顶的百汇穴,途径的腿、躯干这两个路径就得保持通透。

 

五、【导读:第三点:腓骨头由外向内上旋转——>直腿、传导力量、转移重心——>整腿外旋】

 

那怎么样才能让它通透并且让涌泉的力能够传上去呢?

 

我们看一下这个腿部,这么长一个腿最容易出现倾斜或者说偏差的地方在哪里?都在膝盖了,对不对?精确的说是膝盖外侧。很多亚洲人站在这里的时候,腿一般都是往外翻,因为他足弓太软。

 

所以我们才要汲取身体最不好控制的、最容易失控的位置也就是膝盖的外侧来作为调整,我们把这里向外飞拧出去的状态重新调整,让它回到中轴线上,也就是把膝盖外侧,腓骨头区域由外往内转。

 

这会造成什么效应呢?

 

学员:

传导力量了。

 

赵扬:

对,传导力量了,把力从下往上抽上来了。

 

那它是不是还让腿变直啦?你看,我在这里一把腓骨头从外向内转,好像一秒钟就可以让腿变直。而且如果现在我腿变直,膝关节的关节排列,内侧、外侧的半月板、韧带是不是也更加趋向于流畅、拉长、没有压力?

 

大家再看,如果我调整了这个腿部,你看力量是不是出现转移?转移到哪了?

 

学员:

脚后跟。

 

赵扬:

对,他转到脚后跟了。所以咱们并不需要再强调踩脚后跟,你只要一转,把这个腓骨头由外向内上一转,力量自然就移到脚后跟。

 

而且如果以前我足弓是塌的、重心往前掉,腿是不是前倾了?重心前倾的时候我肚子可能很负重、力量都堆积在下腰、会腰疼等等。

 

因此腓骨头由外向内上旋转转移了重心,重新调整了腿部形态,重新疏通、建立了肌肉韧带传导力量的趋势。

 

所以它具有三大功能:传导力量、转移重心、直腿。

 

而且它还造成了一个腿部的旋转效应:整根腿都外旋了,而且从脚心到腿根全都在外旋。所以并不存在说腿的这一段我们外旋,腿的那一段我们内旋。在我们的练习方式当中,整个腿部就全是外旋的。

 

六、【导读:第四点:骨盆合抱:由整腿外旋导向的自然结果——>女孩子肚子大的成因与解决方法】

 

如果双腿都外旋,很多人或许会产生疑惑:一旦整腿外旋,髋关节很自然就会打开。

 

但其实如果大家从侧面看:这是我没有外旋的腿,这是我开始外旋的腿。外旋的腿会让我重心往后,而如果重心一直往后移,髋关节会不会随之而改变?

 

会改变。因为我从没有旋腿的重心前倾、骨盆往前受压,到旋腿之后被迫向后转移重心,骨盆回到居中位置、力开始回到骨盆的中心。

 

而骨盆的自然位置、原初位置其实就是一个椭圆形、一个圆环。只是因为重心往前出现了错误的倾轧,前方这个圆环过度被压迫,使我前侧无法呈现很好的向内合收的圆的状态。

 

而骨盆前侧无法很好向内合收会造成什么呢?首先是肚子大。很多女孩子都想把小肚子减下来,总觉得能不能给我专门开几节瘦腹课。

 

但是我们现在应该知道了:当女生有瘦腹需求的时候,不是因为她肚子上肉多,而是因为她的重心总是在脚前掌、她站的时候总是脚前掌承重,所以腹部前侧也会过度受压,力堆在了这里,从而导致这里淤堵、不流通,表现为肚子变大。

 

因此调整的方法应该是让她把重心往后转,这样骨盆自然而然就开始向内合了。所以骨盆的前侧往中心对抱就是我们要做的第四个结构力点,它是随着腿部外旋而自然发生的,并不需要刻意做。

 

而且这时候我腹内脏器的承重会增大还是减小啊?

 

学员:

减小。

 

赵扬:

减小。之前是一大堆重量压在肚子上,所以会不会造成内脏脏器的脱垂呢?腹腔的各大脏器、肠子,盆腔的生殖系统、腺体,都被压迫、脱垂,直接影响了消化、吸收、生殖、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而且当我骨盆长期在这种受压状态,腰后侧会变短,我会习惯性塌腰,这可能会挤压到椎间盘、骶髂带,让这里的骨头产生更多压迫甚至过度地闭合,让内部的椎体即椎管狭窄,让神经在这里传导不畅。

 

所以它会造成一系列的腰腹、盆腔、神经,甚至四肢蹿麻的问题。

 

而如果我开始旋腿,力自然转移到脚跟,骨盆就开始向内合。这时候脏腑开始向上、不再脱垂,身体内部整个从脚到头气血开始贯通。并且它还修复我错乱的、曾经无序的肌肉和韧带,重新把关节拉回到了适应于重力的垂直位置,让关节在从下到上的上升的拉扯当中重建关节空间、避免关节磨损。

 

七、【导读:第五点:胸腔合抱——>含胸驼背、打开胸腔的正确解决之法】

 

那继续再往上分析,来到了胸腔。

 

有一些人为了纠正含胸就使劲掰肩,使劲把肩胛骨往前推;有些人想打开胸腔,因为觉得自己胸闷、呼吸不畅,或者觉得自己驼背,容易出现背部炎症、肩周问题、颈椎问题,所以他也使劲调肩胛骨往前。

 

但如果我把肩胛骨往前推,那前头打得很开,后侧其实是很挤压、比较紧张的。站起来看,使劲把肩胛骨往前推只是前侧看起来好,两侧和后侧都在收缩,它就失去平衡了。

 

而失去平衡通常不是一个好词,你的身体失去平衡、心理失去平衡、生活失去平衡,都是一些不好的预示。如果咱们在正轨上一直通畅的运行,这通常代表着一切良好、一切正常,但是失衡就是不正常的代言词。

 

所以我应该想办法让胸腔回到平衡的状态,并且和脚、腿、髋、骨盆都在平衡的垂直关系上。

 

因此我骨盆从后往前转了之后,胸腔、肩胛是不是也应该从后往前转啊?这样我就像笔一样是身如圆桶,建立好五点之后再没有什么去阻挡我的大关节,力就可以从下到上没有阻碍的传导上来、直接到达头顶,我就站的比较直。

 

八、【导读:总结五点的因果、逻辑关系】

 

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让足弓向上升起、能够传力、能够通传气血,所以我把脚的外侧往下踩先初步建立足弓,之后为了能够稳定足弓垂直向上的传力,所以我把大脚球摁在地上,不让足弓再次失去。

 

足弓一旦升起,我想让这个力上去,我就找腿部这个长轴的1/2处进行调控,让它不再凸起或者是产生各种偏斜,能够向上传力。所以我产生第三个调整结构点,就是腓骨头,把它由外向内上旋转把腿拉直,把力传上去。

 

它产生的结果是我骨盆区自然而然从后往前的合抱,后背骶髂区产生了向两侧的扩张。这把我长期以来下背腰椎区的挤压给解决了。

 

所以如果我有骶骨或者说整个骶区的酸痛、突出、错位、小关节紊乱,通过下面力的上传和骨盆的合抱,可以解决它。

 

力再往上传,要经过容易失控的灵活的胸腔区,所以肩胛骨也应该从后往前合抱,把这个圆抱住,让自己很稳当地在垂线轴上。

 

因此五个结构力就有了。

 



九、【导读:两线:喷泉效应】

 

但是有了结构力,它只是一个死的源头,它只是在一个圆桶上。

 

我现在想让圆桶的内部产生一个向上的关联,想让力成串的从下往上喷上去,那肯定是从脚底的足弓一步一步的经过了腿、经过了骨盆的中心、经过了胸腔的中心,最终要到头顶,这样一个循环才算是通畅了。

 

五个结构力保护好了身体的结构体,目的是让身体的中轴、水管的中空部位可以向上喷水、喷到顶部,形成喷泉效应。而喷水力总是从内侧往上的,如果内侧往下就成漩涡了。

 

但是这个水可能一直喷上天而不下降吗?也不可能,它总是会重新回降下来,这样才能形成动力循环嘛。所以在这个与内侧向上升的反义词上,外侧就完全与它相反,是下降的。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登录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