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扬课堂节选——熵+全息+自相似性+隐藏的逻辑
01《混乱》、《隐藏的逻辑》
赵扬
影片中刚才提到混乱这个词,在物理学、范畴学、人类学等诸多研究领域中公认的一本很棒的书叫做《混乱》。它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在所有看似纷杂的象当中,它背后都存在着一个规律。如果你把现象的范畴打破,你从所有看似孤立的现象当中超越范畴,超越它所指的自身范畴,你就能看到它背后暗藏的规律、隐藏的逻辑。
《隐藏的逻辑》这本书大家也应该去看看,即便我们看到的植物,比如说蕨类植物,或者像正在展示的百合花、西兰花、西红柿、苹果,你能想到的东西,它基本都呈现出一种几何对称的状态,你都可以用一些公式来定义它,甚至你都能计算出它。如果你给一个数学家说,我想知道这个东西内在的运算规律,他是可以给你计算出来的。
他可以得出那个公式,以及它的迭代方式,最后你就得出这个物体。而且在自然现象当中,其实有无数多的自然万物都以分形几何的方式迭代而创造。要不然你说这样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它是怎么来的呢?那得多有想象力才能东扔一个这,西创一个那呀?必须要有规律,不然乱象不可平复,它没有统治就不合道。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分形几何这种迭代运算就很像中国的道,就是那个不断演化的规律,它是一直在变的。
02(熵)
赵扬
刚才老牛教授讲的是理论层面的东西,但是我们要实际应用它。关于这个耗散结构论还有熵值,在自己的练习当中如何理解它,这是我关心你们听完之后的应用。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大家在练习的时候,感觉今天解决了这个问题,明天又有新问题,这就是熵。这就是从有序总是走向无序,你身体有这么一个规律,它按照分形在走。
在分形迭代的过程中,有可能在这当中产生一个熵,因为熵存在于宇宙当中,更何况我们去练习一个简单的身体对不对?所以人总有不断要修正的地方,咱们总要不断地练、不断地学、不断地调整,使自己回归秩序,而这个秩序就是那个公式,就是五点两线,就是那个完整全息的认识论,我们要这样去应用它。
当我们这样去用它的时候,它就能把我原本粗砺的、浮躁的心给打磨掉,我知道存在熵这样一种性状,知道宇宙之间本就有的这样一个规律,我也知道应该在一个什么模型规律下发展,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去减少熵,尽可能让自己按照分形去完善迭代,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熵总是存在,耗散总是存在,所以我才需要反反复复、千锤百炼、永不止息,像推土机一般的去做。在课堂上我总说继续练、反复练,基于这个学术理论,你也应该这样反复练,因为永远都有可能出现偏差和走向无序。
有人说我已经三摩地了,我不用练了,我都已经接触过真实的入定是什么状态。我要告诉你,说这个话的人肯定有问题,因为没有人可以每时每刻都在三摩地当中,他能领略到一下,门帘开一下之后又会关上,所以你要持续修炼来稳定自己可以去趋向稳定,稳定自己,保障在一个趋向稳定的道路上。这是双重的一个话题,我既要去通向稳定,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可能放弃了,我可能又走向了无序,就是熵。所以我要稳定地去通向稳定,听起来好像很绕,但是你用它完全可以解释我们这个练习方式。
03(自相似性)
赵扬
来看一下分形的基本思想,客观事物都具有无穷尽层次结构,在不同层次的结构上(局部与整体)的形态、功能、信息等方面的相似,这种几何现象称为自相似性。这是分形几何迭代创生过程当中一个极重要的特点,也是它的一个必备思想。也就是说,同等规律创造出来的所有象,不管它表现为什么样子,不管它是宇宙还是一粒沙,它们内部都有同样的规律。
你从现象中把它放大就能够看到这种高度的自相似性,就比如我们看到10亿光年,看那个星云状态和看0.1飞米,你看到的东西是一样的,你看到的景是一样的,这个也是自相似性。可以说在分形几何这个概念出现了之后,世界上一切的东西好像都有了解释,它就好像中国的道,它把一切都解释了。
04(全息)
赵扬
这张图的理论非常实际,这就是全息论。所以你说数学重要吗?它很重要。我觉得算数不太重要,但是用数学的这种概念理解世界还真是挺重要的。它让我们一下都有了解答,它让我们一下从混沌当中清晰了,原来就这么简单,你看起来再花哨,看起来再不一样,但其实你们都是一样的。
这就好像我们每个人长成不同的样子,我们每个人看起来担当了不同的角色,分布在不同的地域,每个人承担着不同的业力、阅历、经历,但是你们有高度的自相似性,人的身体长得基本都一样。你可能腿长一点或者短一点,人的神经元长的类型基本都一样,你可能多一些或者少一些,你可能腰长一点或者短一点,你可能脸盘大一点或者小一点,但是他们都有同一个规律,他们都是人。
人也有一个计算的方式,人是用一个计算方式迭代而成的,这个过程当中可能因为他所处的运算环境不同,所以产生了一点点差异性。比如说白种人、黑种人,但是我们的五官样貌基本差别不会太大。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但也没有完全不同的两片树叶,这也是全息在分形当中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