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扬课堂节选——背痛根源(二)
赵扬
可能大家以前没有认识到背痛的严重性,只是觉得我痛,我需要治疗,我就想让它不痛,仅此而已,但没有意识到它有这么强烈的一个连锁反应。背痛问题乃至其他诸多身体问题,最重要的是看脚、腿部的肌肉排列方式。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人的神经从大脑走到脚,是不是贯穿着全身?所以我想要治疗上面的问题,我必须要先回到最远端,从最难掌控、却又是唯一方法的道路上去治疗它。
那我们怎么样才能时时看到这样一个因果链,并且一直很踏实的从下往上去做呢?这就需要充分的认知,这就是我反复给大家讲认识论的重要性。当我们给一个人去解读疼痛,或者这个人很急迫,想立刻让自己的疼痛消失,咱们就需要循循善诱,让他能够把心从疼痛中先转移出来,让他看到一个完整的因果链,这是一个背痛课程必须要有的前提内容。
在治疗脊柱问题的时候,现在常规西医的治疗方式都是让做后弯,都是让你做小燕飞,像你俩(工作室两位年龄60+的学员)都腰痛过,医生也让你们趴在地上做后弯,但是我过去说过,有不少人就是因为听了医生的话,强行做后弯,所以就从椎间盘膨出到了突出,然后到了脱出,情况越来越严重,到最后不得不手术,甚至打上钢钉来固定,这时就已经太晚了,已经没有办法再去彻底治疗这个问题了。
因为手术会破坏筋膜层,又加上外物来固定,这时身体整个的锁链,包括神经、筋膜的联网度都已经被大大破坏。那时再去治疗腰背问题,其实已经是亡羊补牢,基本上不可能再真正恢复到原状。最佳的解决状态,就是在这个人背痛的初期,你就让他明白这个道理,然后专心从脚开始往上去治疗,从脚开始训练。
那我们怎么评估自己会不会产生背痛呢?你就要看自己的脚,之前我一再跟大家提过脚的问题,很多人以前可能都意识不到自己是平足的,或者有些人把脚拿出来,觉得我的足弓还可以,但是当咱们站起来之后,你的足弓是不是还能保持这个高度,这才是支撑他身体是否健康的一个核心要素。放松时这个高度是不算数的,因为它没有真正去支撑咱们的体重。无论趴着、躺着,还是各种姿势,你要时时建立起脚负担身体的准备工作。
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咱们再去想后弯,其实正确理解和练习它对治疗骶髂带区域是有建设性意义的,哪一种后弯特别有建设性建议呢?
学员:俯卧后弯。
赵扬
为什么俯卧后弯这么有建设性意义呢?
学员:因为趴在地上,大地可以固定骨盆,能很好的合抱。
赵扬
大地的重力全面抓住了咱们,在地面上想要塌腰其实是很难的。趴在地上如果不去降坐骨的话,你就会觉得骶髂带有挤压。大地的重力迫使你不得不去思考这个区域的空间该怎么打开,但我想要骶髂带区域的空间打开,只在这儿做工其实是没用的,我需要趴在地上使劲去伸腿,得使劲让脚往远处拉长,这样可以很好地把骶髂带纵向牵拉开来。
又因为大地抓住了你的髋关节,它迫使你不得不把骨盆踏踏实实交给地面让它包住。骨盆合抱是一个横向力,脚和头升降对拉是一个纵向力,所以你会通过重力迫使自己在下背乃至整个躯干做到一个十字拉伸,这就是我们治疗背痛的一个基本要素或者说前提条件,所以还是要回到脚上。那你再想,咱们对脚和腿说了这么多,说了这种十字打开,大家也都理解了。那么在俯卧的时候,我该如何让脚一直能够保持像站立时的样子呢?脚内侧贴住,脚外延把身体的外侧线往下拉,创造出内升力线,这就是你在练习中一直要想的事。
当咱们在做练习的时候,你的身外侧要降到小脚指尖,大脚球去牵拉这个着力点,让它往远处去,以回旋吸起足弓,即便我不说这基础的两点,你是不是也要一直想?你再回忆一下咱们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我会说很多话对不对?但我说这么多话,是不是都在以各种方式强化五点两线?是的,以各种方式重复!那为什么我们要以这么多的方式去重复这个事情呢?就因为我们总是做不到它,它是最简单的一个事,五点大家都会背了,但却是我们最做不到的事,越是大道至简的事情越是难做。
如果老师现在让你收尾骨、提耻骨,把胸椎七八往前往上推,把肩胛骨收紧,然后把它往下拉,把前侧胸骨体往上拉,这样我们可能感觉意识有很多的着力点,但它其实分散了你的思维,分散了咱们整体看待身体的逻辑链条,因此看起来很高级的要点,好象是有一些建设性意义,但它打破了大局、打破了整体。而你要知道我们人有一个很大的特性,就是咱们总看不到整体,因为我们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而且住在自己的肉体里,在自己惯常的一个生活环境、生活的人群当中,这都是相对局限的一些生活状态。
归根到底,你想要治疗背痛这个问题,其实是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问题,它是从局部认识到整体认识的一个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