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登录

入门必读 > 还在执着的开肩开髋?到底要怎样才算开?

还在执着的开肩开髋?到底要怎样才算开?

通常意义上我们对于开的概念,是否完整和全面呢?整天练习着开肩开髋,为什么却感觉越来越紧呢?看这里吧。


NEW LIFE课堂
修身之法当合于天道

——可可整理

【此文为可可根据赵扬老师刚刚结束的杭州第二届青年瑜伽大会授课内容整理而成。】







认知“宇宙”“体”与“力”的关系

 “体”的构成要素——6个面向构建形成宇宙的“宇”,即空间(四面八方和上下)。

“宙”是什么含义?“宙”就是时间了。

当我们的物质身体有了空间之后,内部是不是要有这种流动性,这个流动性是不是连绵不断的,它体现为一种推进,这种推进其实就是“时间”。

所以,当我们在练习身体这个“体”字的时候,你必须同时具备宇宙观,具备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当我们想让身体内部整个内部空间联接起来的时候,你其实是要去打开这六个方位的空间,你不但身体的前侧要开,后侧也要开,左右上下都要开。

所以用这个概念我们要去解读一下练瑜伽的人喜欢去开肩和开髋。

大家怎么理解开肩与开髋?
胸腔怎么样算是更加打开,怎么更加饱满?
我们认为,如果以宇宙观为指导的话,那么以六空间皆开的原则来打开胸腔,就是正确的。

那么空间刚刚说了,是六则,所以前后,左右,上下六方位等同,均等去打开,这个时候我们的胸腔才是打开。

所以如果我们说肩胛骨收进去是打开,我的前侧看起来是开了,后侧呢?是不是关闭了,所以这个不叫开胸腔。

那么到底怎么样才能开胸腔?赵扬老师此时板书了四个大字:胸腔合抱!

刚刚大家说过,空间可以理解为圆,圆是什么?它是整个都囊括在中的,是整个六则空间都占据了,所以,你的胸腔在从后向前抱圆的时候,它的整个围度在增大,是不是这个概念?



那很多人又有疑问,当我把胸腔从后向前合抱的时候,我不就含胸了吗?(示范)我们要知道,现在这是你后侧空间开了,前侧空间是不是又挤压了,所以怎么样才叫合抱成圆呢?是不是要在胸腔这个垂直线上从后向前环?所以,肩胛骨垂于地面,我把它从后往前转,它并没有关闭前侧的空间,只是画了一个大圆而已。

现在大家坐在这里,双腿交叉打开,把双手打开向前抱圆,现在手臂就是肩胛骨合抱的一个延长线,你把它从前往后转一个大圆,它沿着上行的内升外螺旋走到大手指尖,又从小手指回降向脚外侧,此刻再去体会一下你的胸腔前侧,它是关闭还是打开的感觉?

是不是一种开放,向外面的空间去扩张的感觉,再去感觉一下骨盆合抱,这个就比较难体会,大家想一下当我们产生一个应激反应想要抱住一个东西的时候,你是不是双手向前环抱?有没有去想过为什么是这么抱?

这是由于我们的生理位置决定的,首先看一下我们的肩胛骨,它的结构是微微倾向前的倾斜度,再看一下骨盆它同样是从后向前有一个倾斜度,这样的初始设置决定了他们的运动轨迹是往前的。




现在来看看开髋,你是怎么开髋的呢?

它应该是跟手臂一样,从后向前抱圆,所以现在大家坐在地面上的时候已经在做骨盆的运动。

看一下双膝,如果你的膝盖打开的特别宽,你的髋关节髂骨在往哪里运动?往外运动,前开那后侧就是闭合的状态,因为万物在圆中,阴阳一定是此消彼长的,前侧在阳面过开,那后侧在阴面肯定要合,从整体来说,你不能破除这个圆。

所以,骨盆的开度应该符合六则空间,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我们在开髋的时候,好像做了很多类似于“趴青蛙”的动物,但是我们的骨盆灵活度并不高,这就是“显(表)意识”所认为的“开”,实则它只选择了六则中的一则,就是前面(表面),而忽略了暗面。

现在我们再去剖析,现在骨盆这里是两块很大的骨头,当它们往前合抱的时候,中间有一块大家经常会提到的“尾骨”,通常来说我们会说收尾骨来调节骨盆,如果一个人骨盆是前倾的我们喜欢让她把尾骨向内收,我们再去整体性的看一下,尾骨和骶骨在两个盆骨中间,它就像两座大山中间的关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这个区域,我们骨盆这两座大山不开,气就无法上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髋关节,它一旦合抱,后侧的空间就开了。



在这里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关节:骶髂关节。骶髂关节错位是很多脊柱问题的根源,为什么会导致错位呢?(不平衡的站立)骶髂关节的错位来源于支撑地基的不稳定,现在我们就引出了身体和大地的关系。

 
 
 

认知‘身体‘与“重力”的关系

宇宙中存在四种力,引力(重力);电磁力(斥力)(纠缠力)——对抗引力;强力和弱力。人以垂直立于地面的方式站立, “人体”就是在和重力和电磁力搞关系,所以,和重力搞关系就必须具象,以建筑的眼光和“体”搞关系,“体”要构建就必须去找构成“体”的必备条件以及体内部流通的必备条件。

刚刚借由骶髂关节的错位引出大地和双脚的关系,现在我们双脚看一下,它有一个非常奇妙的结构,内侧高,外侧低,为什么要长成这样的结构?

看一下矿泉水的瓶子,底部有一个凹陷,再去想一想打井,钻探石油,是不是要往地面插管,中心是空的,中心的空是为了借由电磁力,顺应重力,倒流地心的东西往上。

所以中心必须是空的,那么脚底在地表面必须也形成这样一个中空的空间,引流向上,再看一下我们的身体从头,到侧头,肩,手臂外侧,是往下沉的,再看一下肋圈,内侧高外侧低,内侧向外侧引流,外侧向下沉降。

所以,“5点”构建一“体”,形成结构力!

5点即为:
1.足弓外侧下踩;(外侧垂直往下踩,内侧才可以升高)

2.大脚趾球下踩;(把足弓拽下来,垂于立于地面上)

3.小腿腓骨头从外向内旋;(作用有3。 1.作为腿部中心点来加固腿部的管道结构,2.管道构建好之后,承接自脚心产生的上升外螺旋,传导此力,3.在承接中顺势拉动重心到达脚跟。)


4.骨盆合抱;

5.胸腔合抱。

2线即为:
内升外降,前升后降。

两个循环线形成生命力(生力与命力,能够让你活着的,能够让你内部产生运转的,活力的)。

单看一条腿,从外表看起来是一条线,其实它的内部是一个“圆柱体”,当我们垂直踩了脚的内外线(足弓外侧,大脚趾球),脚心的悬空(足弓)产生了一个漩涡的涡流,你可以感受到一个方向:内侧上提至骨盆中心,顺着身体整体的圆筒继续向上直通头顶百汇,内侧引流向上,外侧归顺向下;前侧顺势而升,后侧顺势而下。


“相”为体的呈现,我们有两只腿两条手臂一条脊柱,这是五线,头是一个圆,胸腔,骨盆是一个圈,这是三“环”,这三大“环”使得我们的身如圆筒,伫立在地面上,让重力从中线产生内升之势和外降之势。

如此形成一个循环,源源不断,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去做任何动作的时候,就是让身体在和重力搞好关系,所有顺应重力的东西都会生长的。

比如我们的身体斜着站一定会倒,建筑不顺应重力是不是会塌掉,而我如果顺着重力,有一线再往上牵引,这个时候所有的关节腔体就会有层次地上升,所以,身体之“相”要学会顺应“力势”。这个时候身体会回到整体性的健康状态之中。

现在明白了吧,用我们5点2线的方法论,意在顺势、正身、通体、导气。

这样我们身体那些连接区域的“紧”,比如骨盆,胸腔,就可以更好的在这整体的意识疏导下去。

如此,我们遵循着中国道家的“道 法 术 器”之原则,以规律天道为总纲,以正确的意识形态为引,以具体的操作方法论为术,以肉身证得之。

这时,我们的练习就不再是单纯的瑜伽体式层面,而是回到了合于天道,法于自然,和于术数的正途之中。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登录

登录